人民網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韋衍行)5月28日,中國國家話劇院召開“中國式演劇觀”創(chuàng)作實踐與理論建設課題學術會。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張宜、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副院長程鵬以及業(yè)界專家、主創(chuàng)代表,從多個維度探討“中國式演劇觀”的內涵與實踐。
與會專家認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文化自信日益增強的今天,系統(tǒng)性地探討“中國式演劇觀”正逢其時。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式演劇觀”深受中國傳統(tǒng)戲曲、曲藝美學的影響。如《蘇堤春曉》中流動的宋代畫卷,實現了傳統(tǒng)水墨意境與現代沉浸感的融合。這種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tǒng)美學的結合,營造出寫意的舞臺氛圍,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與會專家提出,“中國式演劇觀”的核心方向在于融合傳統(tǒng)與現代,打造一個既有文化內涵又有當代審美需求的演劇體系,它既不是一種對傳統(tǒng)戲曲程式的簡單復刻,也不是對西方理論的被動回應,是在儒釋道文化基底和東方智慧基礎上構建的詩性美學、功夫美學、觀演默契的三位一體的劇場文化。
田沁鑫在總結發(fā)言中表示,中國式演劇觀就是中國這個地域、環(huán)境、文化所產生的演劇形式,蘊含著表演者和受看者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逐漸形成的一種演劇和觀劇習慣。她認為,面對當今世界格局,“中國式演劇觀”需要與斯坦尼的“體驗派”、布萊希特的“表現派”等世界演劇流派并肩對話,在“美美與共”的格局中貢獻獨特的中國智慧與東方美學。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