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自治區(qū)康復輔助器具中心工作人員在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站點助聽器配發(fā)現場,通過篩查有這樣一家三口引起他們的注意,這是一個低保家庭,媽媽名叫蓋曉飛,今年才25歲卻已經是聽力1級殘疾,爸爸李賀34歲也是聽力1級殘疾,女兒今年5歲。夫妻倆沉浸在女兒不是失聰者的喜悅當中,卻也因從未聽到過女兒喊“爸爸媽媽”而無比遺憾。該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聽力測試確定蓋曉飛的殘余聽力達到佩戴助聽器的標準,開始為其進行驗配。經過多次調試,終于成功。工作人員拉起蹲在地上的小姑娘,輕輕地說:“來,孩子,喊一聲媽媽?!薄皨寢尅?,聽到這一聲久違的稱呼,蓋曉飛難以置信地看向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笑著提醒:“孩子在叫你,快答應??!”蓋曉飛雙眼含淚,哽咽地應了一聲“哎”。小姑娘興奮地蹦起來喊著:“我媽媽能聽見啦!我媽媽能聽見啦!”隨后,蓋曉飛緊緊抱著工作人員,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類似這樣的場景,自“助康工程”項目在我區(qū)實施以來,時常會發(fā)生。
“助康工程”項目保障對象所需各類康復輔助器具的購置、適配、回訪、維護等工作。5月8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qū)康復輔助器具中心了解到,2013年自治區(qū)“助康工程”實施以來,截至2021年,自治區(qū)民政廳連續(xù)投入5100萬元,完成假肢裝配2182具(含假眼25只),幫助2007人??祻洼o助器具完成配置10097件,惠及困難群眾萬余人。另外,2011年國家“福康工程”在我區(qū)實施以來,共爭取到民政部投入約1524萬元,完成假肢332具,矯形器15件,幫助324人。
據了解,“福康工程”“助康工程”項目是民政部門面向困難殘疾人實施的惠殘助殘行動,主要是為深度貧困地區(qū)有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殘疾人配置假肢、矯形器及輪椅、拐杖、助行器、護理床等康復輔助器具?!爸怠薄案?怠眱身椆こ痰膶嵤行Ь徑饬素毨埣踩艘蚩祻头詹蛔恪①M用偏重、缺少必需的康復輔助器具等造成的基本生活困難問題,幫助貧困殘疾人成功實現“站起來,走出去”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重新走向社會,參加工作。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